新闻中心NEWS CENTER
电力"走出去"需要国家整体战略
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,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。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,推动铁路、电力、通信、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。
电力是我国优势产业,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,化解国内产能过剩。2014年底,我国发电装机已达13.6亿千瓦,位居。但是发电小时数、用电增速均创近十年新低,火电装机过剩更为明显。
相对油气而言,中国电力工业走出去时间短。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电建集团原董事长范集湘认为,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和支持性政策,中国电力产业走出去存在孤立、分散、低端运行的问题,而且还出现了内耗。
电力"走出去"需要国家整体战略
在全国政协政府工作报告小组讨论上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电建集团原董事长范集湘认为,中国企业走出去总体处于中低端,无序、分散、各自为政的状态。政府对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是明确的,但是支持走出去的措施是分散的,碎片化的,没有形成国家合力。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构建大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。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。加快互联互通、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。构建中巴、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和范集湘均认为,电力是中国走出去的主要产业。"'一路一带'上相当多的国家为发展中国家,电力比较缺乏。我国在电力装备、规划、工程施工和电站的应用上有较高水平,在这方面应该走出去,促进当地电力事业发展,带动国内电力装备出口。"陆启洲说。
从国内看,中国电力在规划、设计、施工、运行领域相对过剩;从国外看,巴基斯坦缺电40%,东南亚国家均不同程度缺电,南美缺电,非洲三分之一人口现在没有照明。电力走出去恰逢其时。
但是,由于缺少国家战略布局,电力产业在国外体现不出优势作用。"表现为,设计单位出去带一个项目,制造业做一个项目,施工单位EPC承包一个项目,完全是孤立、分散、低端运行,而且还形成了内耗。"范集湘说。
范集湘认为,企业内生动力和国家治理能力结合起来,才能产生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。中国在全球有多少跨国公司,这是评判走出去是否成功的标准。目前,中国企业走出去跟跨国公司竞争,在起跑线上与西方公司有很大差异。融资成本,保险成本,税赋成本,人力资源成本等均有较大差距。"中国企业不需要特殊照顾,应该与西方公司在同等起跑线上参与竞争。"
他建议,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,国家要有整体战略布局;国家需要整合支持性政策资源,明确归口管理部委。目前,我国走出去的政策分散在各部委,碎片化,没有形成合力。
在电力企业走出去过程中,"国家制定顶层设计方案,提供系统政策支持,通过市场运作,可以实现中国电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,让中国电厂、电网点亮异国他乡,这才是大国形象。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还有稳定的投资收益。"范集湘说。